尿道细菌培养常通过留取清洁无菌的中段尿,也可取分泌物或用膀胱镜取尿液。培养过程和尿液培养类似,通过发现致病菌和药敏实验来调整抗生素。如果培养阴性,则需结合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案。
日期:
阅读:42
细菌分型检查首先进行细菌培养,培养出细菌后进行细菌鉴定,这是分型的重要环节。通过化学反应和形态学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种类,生化反应进一步确认,必要时进行核酸鉴定。
日期:
阅读:30
尿液细菌培养是通过留取小便于无菌试杯中进行,送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。主要观察尿路感染的致病菌,若数量达到标准可确诊为尿路感染,并进行药敏试验以调整经验用药。
日期:
阅读:34
口腔的细菌学检查通过拭子取样本和唾液进行,包括细菌涂片和培养。培养需检查需氧菌和厌氧菌。细菌涂片是初筛方法,进一步确认需做细菌培养。如果细菌检查阴性,还需检查真菌。
日期:
阅读:33
产前抽血检查包括血型和传染病的免疫学检查,旨在为术中大出血做好准备,防止交叉感染,特别针对剖腹产孕妇。
日期:
阅读:39
前列腺检查需借助医生,不能自行评估。前列腺增生和癌症往往无症状,但可能导致排尿困难;前列腺炎则会出现尿频、尿急和尿痛。检查应包括触诊、B超和抗原化验。
日期:
阅读:44
输血前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、尿常规和凝血功能,全面检查则包括血型和传染病检查。血型检查涵盖ABO及rh类型和交叉配血,而传染病的免疫学检查包括乙肝两对半、艾滋抗体、丙肝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。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安全输血,避免传染病传播。
日期:
阅读:36
前列腺的检查包括液体常规检查和B超检查。前列腺液检查需5-10分钟,2小时可得结果。B超检查一般需三四十分钟,受排队影响;早上检查一般下午可得结果。
日期:
阅读:35
前列腺检查依据患者症状,若无症状可做B超,若有尿频尿急尿痛则需检查前列腺液。在急性化脓性前列腺炎情况下不能按摩,需先做B超进行初筛,确定是否可进行液体检查。
日期:
阅读:39
前列腺检查包括B超和前列腺液检查,前者无明显不适,后者需按摩,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感到疼痛,而慢性患者可缓解症状。这些检查重要在于发现前列腺炎、增生及癌症,对中老年人尤为关键。
日期:
阅读:31
输血前的检查包括乙肝、艾滋、梅毒和丙肝等八项,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、表面抗体、E抗体及核心抗体。主要目的是预防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。
日期:
阅读:29
细菌检查的结果时间与检查项目有关,涂片检查一般当天可得结果,而培养则需3-5个工作日。检验主要用于判断细菌感染,标本包括血液、尿液和大便。阳性结果需进行药敏实验,以便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。
日期:
阅读:24
前列腺液的检查是在泌尿外科或男科进行,通过直肠指诊和前列腺按摩获取前列腺液,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液体成分。正常液体含大量卵磷脂小体,而白细胞或红细胞数量异常可能提示前列腺炎。
日期:
阅读:22
前列腺液检查主要用于判断前列腺炎,通过检测卵磷脂小体和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。如果卵磷脂小体减少且白细胞增多,可能表明前列腺炎。同时,医生在操作时要轻柔,以避免造成假性升高。
日期:
阅读:27
前列腺常规检查包括前列腺液的取样和检测。患者需挂号后进行前列腺按摩,通过直肠指诊判断前列腺状态。正常前列腺液含大量卵磷脂小体,红细胞应为零,白细胞应少量;如发现细菌、红白细胞增多及卵磷脂小体减少,则可能存在前列腺炎。
日期:
阅读:28
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检查和传染病的免疫学检查,还需进行肝功能转氨酶的测定。检查前需空腹,以免影响转氨酶结果。完整检查涵盖转氨酶、乙肝、丙肝、艾滋和梅毒,目的在于安全输血,避免传染病传播。
日期:
阅读:37
输血前检查旨在确保输血安全,避免传染性疾病。主要检查项目包括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以及交叉配血,筛查不规则血型系统。同时需进行传染病免疫学检查,涵盖乙肝、艾滋、梅毒、丙肝,以防止通过输血传播传染病。
日期:
阅读:29
前列腺痛可能由前列腺炎引起。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应先进行B超检查,避免按摩及取液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进行B超和前列腺按摩,同时检查前列腺液。B超还能发现前列腺结石,结石也可能导致前列腺痛。
日期:
阅读:27
前列腺炎的检查主要包括尿常规、前列腺液检查和前列腺B超。尿常规为初筛,准确性较差,前列腺液和B超检查更为精准。检查时需保持安静,配合医生,关注白细胞、红细胞及卵磷脂小体的情况,以确定是否为前列腺炎及其类型。
日期:
阅读:26
平诊病理报告一般需要3-5个工作日,急诊标本可能当天出结果。病理检查包括组织病理学和脱落细胞检查,前者常见于穿刺和手术后标本,后者用于体腔脱落细胞的检查。
日期:
阅读:32